原创 格蓝轩 格蓝轩科技
离开大学快二十年了,独自在远方的城市闯荡。难得几位同学有心,年前竟相约了来看我,惶惶然找地方欢聚,也算是个小型的同学会。酒酣耳热之余,不免把当年的“隐秘事儿”拿出来说笑。当年的幼稚,当年的轻狂,以及谁的闷骚谁的暗恋,谁和谁说不清道不明的“苟且”。只是忽然间提到了一段往事,让我们又重新高尚了一回。
刚上大一没多久,我们就在学校附近遇到了一个小女孩,当时刚上小学二年级。北方的冬天,小女孩的脸冻得发紫,小手伸出来皴得跟老树皮一样。我们怕她是走丢的,送小女孩回家,结果发现小女孩家里比外面好不了多少,一穷二白家徒四壁肯定不算夸张。家里连张完整的白纸都找不到。
最初只是几个同学在忙,帮她买些笔本铅笔盒之类的文具。可当时我们也是穷学生,买的东西在多也就力不从心了,当然也没高尚到把生活费都花出去的程度。后来大家就想办法在同学堆里踅摸,谁有多余的文具、不要的衣服、用品等等,好一通划拉。慢慢就被其他同学知道了。没想到后来竟然把全班同学都卷了进来,甚至还有其他班里要好的同学。基本上每个人都定时凑一点,虽然个人东西都不多,但架不住人多。小女孩的学习甚至生活的费用基本我们就包了。富足肯定是谈不上了,但好歹吃得饱穿得暖,该有的也大概也都能凑合了。
我们甚至安排了值日表,每周都有同学轮流跑到小女孩家里給她补课。现在想来,从大一到大三,除了寒暑假,竟真的一次都没断过,也算是个小奇迹了。为此,当时的长春日报还专门发过一篇报道,如今看那时还是年轻,也没存个一份,哪怕是搞个剪报呢?
后来到了毕业季。忙着毕业,忙着找工作,慢慢就顾不上了。但学校的学弟学妹们又把这件事接了过去,继续下去。最少毕业后的一两年还是坚持的,再之后就不清楚了。
二十余年时过境迁,当年的小女孩也该为人妻为人母了吧。记忆中的样子早就模糊了,连姓名都不太确定了,只怕是走在街上,迎面遇见也早已认不出来了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自己再感动一次,因为那时的行为单纯到没有目的。所以几个中年人开始举杯庆祝:为曾经的付出而骄傲,为毫无回报而自豪,甚至为不知结果而快乐。
仁爱慈善,人人享有慈善,仁爱触手可及
后来来到北京工作。老家的亲戚来又提到过一个男生的情况,都上高中了,也是比较困难。不知道是不是惯性,当时就不顾一切地想帮他。可是当时自己也是刚工作,又是在北京,三天两头被拮据所困扰。关键又是一个人在帮,能帮到的实在有限。就这样勉为其难过了两年多,那男生考上了大学,家庭条件也似乎有了些许改善,再帮下去隐隐有些双方尴尬的感觉,于是就心照不宣地结束了。
现在想想和那男生着实没见过几面,而且当时的钱实在有限,帮助也多是各种用品,更没有手机之类的“大件”,所以现在也就剩下一两张照片,依稀告诉我他是感谢我的。我实在忘了他的感谢,但却知道自己的感受,那时候,虽然经常窘迫,但很充实,也很快乐。
就好像小时候老师要求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。于是就跑到街上去等着搀老人过马路。事实上那些老人也许根本不需要,所以是被强迫着搀扶,甚至搞不清是谁搀着谁还是谁领着谁。但过了马路,无论是搀扶的,还是被强迫搀扶的,都会笑得很灿烂,很纯洁。纯洁得没有一丝杂质。
让有力量的人更善良 让善良的人更有力量
工作没几年,凭着一颗不安分的心,辞职下海,然后就有了格蓝轩科技。公司成立后,也办过几次公益或慈善活动。但和老话说的“施恩莫忘报”很是径庭,因为在设计活动时就明确提出了诸如“打造企业文化”、“树立企业形象”、“吸引用户眼球”等等,明目张胆的商业目标。
大概是从2012年开始,活动叫“衣+衣等于爱”。记忆深刻的有两次,一次是北京顺义太阳村里有个机构,是专门收养在押人员子女的。都是小孩子,家长犯错孩子可怜。于是为他们捐赠衣服和其他生活、学习用品。后来还有一次是为青海西宁附近的一家养老院,同样是以服装捐赠为主,带了点其他生活用品。说起来都平常的紧,毫无创意。
只是虽是商业活动,却做出了一些别的味道。当时企业刚成立不久,千头万绪的,事儿多人少,一人当几个在用。光是业务方面就经常全员加班,具体项目施工,还需要大家经常跑现场,公司里平日没两个人。一时心血来潮,设计了这么个活动,于是就广为宣扬,弄得亲戚朋友、业务伙伴甚至客户等等,纷纷慷慨捐赠。
有位原来的同学,父母家在山东烟台,那时他本人也在北京。为了这事儿,特意赶回老家,翻箱倒柜的,用他父母的话说,回来抄家了。结果弄来好一堆东西。另外当时朋友圈刚开始流行,加了很多人。记得有个人我们应该没见过面,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干什么的,稀里糊涂就加了微信。结果他很久后才看到消息,一个人就联系到了一大批衣服,自己一件件的整理清洗干净,要给我们。可我们当时给青海的捐赠已经寄走了,他就干脆自己找人帮忙,按我们给的地址,直接寄过去。
青海的捐赠是邮寄,我们没去,帮我们联络的是著名大导演吴宇森的助理刘晴女士。因为他们当时是我们的客户,这里是要感谢他们的,真的出了很大的力。北京顺义我们是直接去的,陈玉珠、胡乐两位姑娘,她们当时都是公司的员工,现在虽然都各有发展,离开了公司,但我们仍然是很好的朋友。
想得很简单,但当捐赠的物资纷纷收到时,我们都傻了。衣服、用具、文具等等,什么都有,乌央乌央的。别嫌这些东西零碎,但都用得上。关键每件东西,哪怕再细小,也是别人的一片心,你不能因为嫌麻烦就给人怠慢了。但当时分拣、整理、打包的工作是空前的,还有对外的联络、方案、策划等等工作。这两个女孩成了绝对的主力,应该至少三四天,每天睡不了两三个小时,都在公司忙。忙完工作再忙这事儿。用邮局师傅的话说,我们发往青海的,全部都是最大的邮包。
格蓝轩家人整理衣物到半夜。
打包好填单,等待邮寄。
邮寄单号一一保存好。
捐赠物资抵达青藏。
“衣旧情深”活动相关报道。
当时我们也没合适的车,合作单位有位谢老板,他二话没说,直接联系了一辆最大尺寸的厢式货车,塞得满满当当的。我们自己随身还带了一些。等到了地方一看,就跟正常的学校一样,孩子在里面有文化课,各种兴趣课等等。看到我们来了,孩子们都在笑,都在疯闹。什么商业目的,什么成本核算,在那时候都忘干净了,只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,一切都值了。
真的是都值了...因为那种感觉,非常的温暖,绝对的满足。
于是有人跟我说:“你们公司慈善做得不错,影响挺大,反应也很棒。”原来这就是慈善了,自己心里就觉得又高大了,感觉自己可以照耀他人了。
可是最近疫情来了。响应号召,待在家里躺在床上为国家做贡献。闲来无事就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。结果就看到了北京台的一个专门讲述“逆行者”的专题片。有时我在想,这么多“逆行者”中,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促使他们去的。但无论原因是什么,当他们在关键时间点踏入武汉,然后立即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,他们就注定成为了英雄。他们展现出的是真正的人性的光辉,是大爱,是大慈悲。我时常自诩的慈善,实在是不值一提。
可即便如此,我还要打起精神来教育孩子:你看,人一辈子会有很多委屈,遭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。可那又如何。这些人其实可能就是我们的朋友,我们的邻居,可现在,我们在家里躲着,他们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冲到最前面,这对他们公平吗?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?
因为他们善良。孩子说。
孩子是否真明白了,我不知道。但孩子却把我说明白了。王阳明曾经说过一段话,大意是人的本性就像金子一样。成就只是代表金子的分量,有人高有人低。但它代表不了金子的成色。换句话说,只要能保持住金子的成色,遇到适当的时候,它就能带来耀眼的成就。
我觉得这个成色,在这里大概指的就是爱心就是善良。我想,如果我有专业能力,我也会是那个“逆行者”。不要谈大爱、慈悲、慈善,也不用自卑于带有商业目的。比如我们大学时对那位女孩的帮扶,是全班人一点点善良的汇聚;比如我们后来对老人孩子的捐赠,是更多不相关的人们的善良集合。无论活动本身是否带有商业目的,但过程中每个人展现的善良,都无疑是成色十足的赤金。
我很高兴自己仍然有随时助人的冲动,这说明我也是善良的,而且成色不错。